罗德康普经营策略之路
每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会面临这样的一个难题:规模上去走高端,还是高端之后带规模?压缩机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,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在快速成长后,在已有的格局上难免遭遇发展瓶颈。面临这一艰难的抉择,有的企业选择了走高配置,高端的发展之路,也有的选择了规模,走低价格路线。那么,是否意味着选择就非此即彼呢?
市场的需求注定是要低价位高品质的产品。然而作为企业,均衡价格和品质似乎是一件不能两相兼顾的事。低价格固然能占据一些市场,业内也有不少企业做的很不错。但是价格和质量似乎成正比,低价的同时,也奠定了此乃低质产品这一直观印象在客户于市场眼中的形象,假如一旦发展到规模上去需要走高端之时,就不仅仅是研发一两款好机器,进而提高价格这么简单的事情了。
那么,在准备战略高端市场时是否应该放弃低端产品呢?答案并不是肯定的,低端市场虽没有什么利润可言,但可以将成本很好的控制在量的基础上。如果零部件的采购量足够大就有足够的议价能力,单位采购成本便可以降低。不仅是生产费用,销售、市场推广成本都可以由一个大的低端产品成本进行合理分摊。在企业资金链不足、融资困难的情况下,低端产品对平衡企业的财务状况也非常有用,这也是各厂家异常重视低端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所以,单独看加强低端领域攻势似乎只是二选其一的不得已之策,但如果把低端策略放到整体策略中去通盘考虑,它的内容就明显不同。
大浪淘沙后,纵观国内市场上留下的国外企业,不但在管理、研发、采购、销售、品牌、售后等各方面有既定的成熟模式,更主要的是在巩固和稳定品质与价格时,能够利益均衡。因而,不管是走规模,还是走高端,都不仅仅是一个单一条件的选择。由于国内压缩机行业的不规范,数量庞大的低档次压缩机企业、品牌、产品占据了份额不小的市场。而分析用户所属行业,其市场也未达到饱和程度,即使此时处于发展低谷,中国工业在目前的基础上还是有大量可发展空间,何况,在国外市场,如南非、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也有不少空间待开发。面对国内用户群和国外市场,不高的产品要求和潜在的用户数量构成了低端市场独具特色的一面。面对来自外资品牌的巨大压力,如果走高端产品,结果会如何?我们都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,田忌能赢的核心原因的就是用最差的马消耗掉对方的好马之后,接下来每一次出场马都比对方高一等,虽然同级别不如对方,可差级别的比赛总是占据赢面。压缩机行业正好与此类似,国产品牌虽同级别不如外资品牌,但在高端产品优于国外品牌的中低端产品之时,也并不是没有一搏之力。战略不同,策略不同,结果就会不同!
上海罗德康普 宣
2012年9月